几个现代性问题

搁浅,要补补经典哲学的课

康德:现代性的序幕

1. 康德的启蒙哲学如何体现“现代性的纲领”

2. 康德的“理性”与“自由”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

3. 康德改造宗教的基本构想是什么?


黑格尔:现代世界的理性与自由原则

1. 黑格尔的“理性”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 黑格尔如何把“自由”作为现代世界的原则?

3. 黑格尔怎样看待宗教的本质及其作用?


韦伯:理性化的现代性分析

1. 韦伯如何以“理性化”概念来诠释资本主义精神?

2. 韦伯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化有哪些表现?

3. 韦伯揭示了现代社会在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冲突?


尼采:后现代性的开端

1. 尼采的现代性批判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1.1 对“现代人”的批判

由于现代性主要是由人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所组成,因此现代性批判本质上是一种对“现代人”的批判。尼采本人在书中“对现代人的批判”列出的纲要可归纳为两类

  • 制度性的批判,即所谓“不好的设施”,包括政治方面的(“暴君”)、宗教方面的(“传教士”,“基督教国家”)
  • 哲学的批判,批判启蒙哲学将理性作为君临一切之上的权威,批判其“自由”观念,以及其所要建立的“自由王国”

尼采对现代人的观点:

  • “现代人”是由现代的“奴隶道德”所哺育出来的弱者、其“本质”乃是“躲闪和厌恶”
  • “现代人”所奉行的”宽容“,乃由于他们在判断与行为上既不能肯定,也不能进行否定(“肯定和否定的无能”)
  • “现代人”对“客观性”的诉求,乃是他们“没有人格,没有意志,对‘爱’的无能”的中庸行为的结果

综上,尼采认为现代人的种种缺陷,归结为意志力的“衰微”导致的“本能取得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1.2 对现代精神——“消极的虚无主义”的批判

尼采所谓“虚无主义”基本包含两方面内容:

  1. 积极的虚无主义:精神权利提高的象征
  2. 消极的虚无主义:精神权利的下降和没落

“消极的虚无主义”、或称“悲观主义”,代表着现代的悲观和颓废精神,其根本特征在于瓦解各种价值与目的,使它们陷入纷争不已的状态,并最终分崩离析,从而导致精神力量的下降、没落、衰竭

1.3 对“理性”与其知识观的批判

1.3.1 对“理性”的批判

启蒙之前西方文明的主要精神支撑:基督教宗教;

启蒙之后:哲学理性(作为宗教的替代物——”作为宗教统合力量的等价物而发挥其有效性的“,并因此成为现代性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

尼采理性批判的特点,是将理性观与“逻辑”联系起来,将理性的观念看做是源于逻辑的。在尼采看来,理性本质上是对逻辑的迷信,狭义的理性就是逻辑本身,而广义的理性就是逻辑虚构的体系,包括所有的价值体系。

尼采的反驳

  1. 逻辑从何而来?”逻辑来源于非逻辑,即理性源于非理性。由于理性从逻辑出发,因此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不存在合理的根据,理性所构造出的真理体系也是错误的。

  2. 反对世界的本质归结为逻辑。任何逻辑虚构的真理都不是世界本身的意义,而是人们加之于世界的东西。

    伪造存在物,把并不存在的东西统一起来。

    通过误用的概念虚构,将理性变成“暴君”和“偶像”,把理性的概念作为认识的开端,把我们导向错误,去追逐彼岸的所谓“真实世界”

  3. 理性反对本能,是一种危险的、破坏生命基础的势力。

1.3.2 对理性主义知识观的批判

苏格拉底:对自然界可知和知识万能的信仰的初现 -> 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手段被推崇为居于一切才能之上的最高尚的事业和最值得赞美的天赋。 -> 笛卡尔之后:认识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区分真知与谬误,真理是确定的、不可错的;知识的属性在于其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

科学的前提乃是我们的欲望,一种讲求实际、追求效用的欲望,目的是为了控制世界,是之为我们的需要服务,因此知识的基础是人类的利益。

因此,尼采认为哲学的迷误在于:未能认识到科学不过是掌握自然而由自然向概念的一种转换,由此它只是一种自圆其说解释系统,知识仅仅意味着是权力的工具,逻辑和理性范畴只是用来使世界适应人类的有用目的的一种手段。

尼采反对存在着客观的、把握事物本质的真理,所谓“真理”这个概念是“没有道理的”,“尊重真理”不过是“一种幻觉的结果”。

2. 尼采为什么把欧洲的现代性称为”虚无主义“文化?

2.1 欧洲的现代性是什么?

现代西方文明的特征是高扬理性,以之作为人的根本,作为科学认识与道德规范的源泉与保障,并把社会的发展看做理性化的过程。

现代性核心的现代灵魂——一种虚无主义的、“颓废的”精神,并把这归结为基督教上帝所代表的的“最高价值”的瓦解,以及柏拉图式的虚构的超感性世界,即理性世界。

2.2 为什么称为“虚无主义”文化——最高价值的自我贬损

2.2.1 “上帝死了”

基督教上帝:“最高价值”的信仰,曾构成西方文化的主导性的观念,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超感性领域”和对它的各种解说,代表着种种理想和规范、原理和法则、目标和价值,从而赋予世界的存在以目的、秩序、意义。

上帝死了,意味着其代表的最高价值已经丧失对人类的支配力,其所代表的占统治地位的“超感性领域”也不再作为价值之源而存在,而变成空无所有,结果是人类生命丧失了价值和意义

2.2.2 “逃入理想”的柏拉图

  • 柏拉图“远离希腊的一切基本本能”,把“善”视为最高的概念

  • 柏拉图式的哲思模式:以设立一个抽象的、外在于生命的超感性世界为前提,并把它作为“真正的世界”、世界的“原型”和本质,而整个现实世界不过是这一原型的“摹本”,从而将现实世界与信仰世界、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对立起来。

这一哲学模式的结果是以彼岸的悬设来代替和掩盖存在的意义

  • 传统形而上学将虚构的超感性世界实在化
  • 传统形而上学将实在的生命虚无化

2.2.3 双重的虚无化

  • 存在者主体方面,这种虚无主义否认有任何信仰、任何真实的行为存在——将任何信仰与任何自以为真实的行为,都看做是必定谬误的
  • 外部世界方面,否定真实世界的存在,将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感性的世界,贬低为仅仅是某种虚假的”现象世界“,是某种本真的”理念“世界的不真实的”摹本“——只有超验的”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是根据,而我们生存的”现象世界“则是假象的世界

3. 什么是尼采反理性所要张扬的对立物?

3.1 积极的虚无主义

生命是人的根本,而非传统哲学中所认为的“理性”。根本关注点只在于生命,推崇、赞美人自身的生命力。

积极的虚无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为手段,以”铁锤“般的猛力来粉碎以往的所有价值规定,并以”超人“的气势造就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

3.2 重估一切价值

几种二十世纪西方思潮 | 毫末室 (songzi.info)

3.3 张扬权利意志

权利意志的概念

  • 将其视为生命的根本,或者说,等同于生命
  • 权力感的提高或削弱,乃是快乐和痛苦的根源

权利意志的三种等级表现

  1. 在被压迫者和各种奴隶那里,表现为要“自由”的意志
  2. 在“强大的和即将掌权的种类那里”,表现为强权意志
  3. 在“最强者、最富有者、最勇敢者那里”,最终表现为“制胜、义务感、责任感,表现为自信有一种人们能够赋予其方向的伟大势力”

3.4 超人

几种二十世纪西方思潮 | 毫末室 (songzi.info)


海德格尔:现代性与存在的意义

1. 海德格尔如何看待现代性的本质

2. 海德格尔为什么要反对“主体形而上学”?

3. 海德格尔试图通过什么途径克服“虚无主义”?

4. 海德格尔为什么说现代人的命运是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


阅读资料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社会学导论 | 毫末室 (songzi.info)https://songzi.info/post/b8a740eb/

几种二十世纪西方思潮 | 毫末室 (songzi.info)https://songzi.info/post/5cbef579/

本文标题:几个现代性问题

文章作者:松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5日 - 07:04

最后更新:2022年04月28日 - 22:04

博文链接:https://songzi.info/post/9d8bdcd3/

许可协议: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

0%